English

谈谈人格转换

2000-07-11 来源:光明日报 钟国兴 我有话说

在改革开放使国人逐步走向富裕的同时,许多新的矛盾也摆到了我们面前。人格问题就是其中之一。

市场经济让许多人走出家庭和传统意义上的单位,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的人。毫无疑问,要保证市场和社会的秩序,除了要有健全的法制之外,每一个社会化的人,都应该有更高的道德水准,否则我们就难以设想缺乏足够约束的人们会给市场和社会带来什么。

但是,我们遇到的正是这样的问题。市场经济要求人们重信誉,而欺诈行为却屡见不鲜;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共处共荣,而一些人却为牟利不择手段;市场经济要求平等待人,但以强凌弱现象却屡见不鲜;市场经济需要人们遵守秩序,但在许多场合连起码的公共秩序的维护都成了问题。一句话,我们正面对着市场经济和与其不相适应的人格之间的冲突。

不要小觑这种冲突,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形成的一大障碍,成为破坏社会法制的一大因素。

要消除这种障碍,就必须了解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。改革开放,使得人们从传统的生活和工作的群体中解放出来,进入市场,但人们依旧带着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小人格。而小人格进入大市场、大社会,就像一个没有经过教育的孩子进入大庭广众之中,会演出一场场闹剧来。

人格是特定环境的产物。不管是自然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时代,人们生活工作环境都是狭小的、封闭的,人们的眼界、意识以及与此相关的人格都不能不受到局限。这种环境使得人们具备过强的群体意识,群体的利益和要求潜移默化到意识之中,成为一切选择的出发点和尺度。这种群体意识在当时看不出有明显的缺陷。但当人们走出封闭,其人格就过于狭小了,它远不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。于是小人格与大社会的冲突随之出现。

具有这种小人格的人在现代社会必然具有如下表现:

带着谋求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的意识,只知道索取什么,意识不到还应该为社会付出什么,承担什么;

由于传统的群体一般都具有明显的等级分别,因而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很重的等级意识,以至于在现代社会中不知道如何平等地与人相处,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,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;

具有这种人格的人,容易把原来小群体的行为扩展到现代社会上,如仿照传统小群体内部关系建立人际联系,拉帮结派;

具有这种人格的人,在现代社会中往往是把个人和小群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,不讲公正和公理。他们在群体内外,不自觉地持两种道德尺度,在小圈子内可能义气深重,但在社会上却可能为个人或小群体利益不择手段……

当然,许多具有小人格意识的人进入现代社会之后,由于不乏良知和爱心,也不会同社会发生冲突。但这同具有社会化的完善人格还相距很远。

事实告诉我们,在人们走上现代社会的同时,人格必须实现相应的社会化。改造小人格,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,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由之路。

道德是人们生存方式所要求的,人们在何种范围内活动,就必然在何种范围内形成相应的道德规范来加以约束,当人成了社会化的人而不是主要在一个群体中活动的时候,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公德意识。公德是一种现代社会普适性的道德,它是以尊重他人权利和自由为基础的,包括平等、互利、广博的爱心、对生命的终极关怀、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,但是有范围、有条件的,公德不再将爱、责任、义务限制在特定的群体之内,而是扩大到整个社会。这种公德同时也是一种公民意识。

传统的群体只是一个比较小的范围,各种群体的道德可以自发地形成。但是现代社会因其范围广泛,良好的道德氛围的自发形成就十分困难,甚至于是不可能的。社会公德的真正普遍形成,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的普遍教育和现代传播媒介的作用。同时还要看法律为人们确定的硬性行为边界是否严格有效。因此,在现代社会中,公德的建设是同法治建设密切相关的一种复杂工程。大道德的形成,非经社会上上下下长期、艰苦的努力不可。

尽管公德建设之路艰难,但它及与其相应的大人格却为现代社会所必不可少。回首历史,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市场经济时代这样,人们的职业如此多样化,社会群体如此多样化,生活方式如此多样化。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化的人,每一个群体都是社会化的群体。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,这种社会化的程度将更加提高,因此,实现整个社会的人格转换,已经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